文章來源:2021年4月27日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4月27日,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王偉中代表中共深圳市第六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總結成績★
改革: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深市主板與中小板合并、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跨境資金池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見效;
開放:廣深港高鐵、蓮塘/香園圍口岸建成使用;
經濟: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77萬億元,2015年以來年均增長7.4%;
創新:創新體系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構。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
交通:地鐵運營總里程超過400公里,國際航線達60條;
城市治理: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市域覆蓋;
教育:基礎教育學位比2015年增長近30%;
醫療:新增病床位3.2萬張;
文化:“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建設全面啟動;
生態: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
扶貧:助力9省(區、市)54縣20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謀劃目標★
經濟: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
創新: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左右;
文化:建成一批標志性文化基礎設施;
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9萬元;
生態:PM2.5年均濃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IV類以上;
城市治理: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能。
★部署工作★
黨建:打造向世界彰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純潔性的精彩樣板;
高質量發展:
——探索建設國際免稅城;
——打造國際會展之都;
——打造“兩個百平方公里級”高品質產業空間;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深海深空、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等前沿領域;
——實施“5G+8K+AI+云”新引擎戰略,深入推進“5G+千行百業”應用;
——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1%以上;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加快東部過境高速公路、深港西部快軌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
——探索在教育、醫療等領域擴大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范圍;
——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
——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打造國際離岸創新中心;
——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
——加快“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
創新:
——實施大科學裝置群帶動戰略;
——支持頭部企業和戰略科研平臺組建創新聯合體;
——高質量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之都,建設全球金融科技標桿城市,推進金融創新監管試驗區建設;
——清單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探索設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獎;
深圳綜合改革試點:
——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創新體制、財政體制、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
——加快落實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
——高標準建設海洋新城、海洋大學、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治理:高標準建設好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前海國際化城市新中心、梅觀創新產業走廊等重點片區;
法治建設:用足用好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
文化:打造國際一流城市文化地標,引進建設一批國家級博物館深圳分館,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打造環深濱海黃金旅游帶,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
教育:新增基礎教育學位約90萬座,支持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創建“雙一流”;
醫療:建成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加快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
住房: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加快完善“4+2+2+2”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探索分層照護托育模式,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等;
養老:構建高水平“1336”養老服務體系;
戶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生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