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2022年5月30日 中國教育報 第01版要聞
■教育這十年 地方經驗
“方向盤握在自己手里,就好像人生握在我手里。我不要成為網紅,我要成為‘中國紅’。”前不久,古慧晶入選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優秀代表。她是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在常常是男生摘金奪銀的汽修比賽中,古慧晶靠著濃厚興趣、好學鉆研,奪得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中職組汽車機電維修賽項一等獎。她迅速火出圈,全網斬獲流量上億。
古慧晶的走紅,讓更多人注意到,廣東職業教育近10年來擴容提質強服務,不斷為學生點亮了精彩人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選擇。
廣東現有93所專科層次職業學校,在校生超125萬人,分別比2011年增長19.2%、83.1%;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從無到有,2所學校在校生1.9萬人;10年來,廣東職業教育向產業輸送約769萬名高素質人才……日前,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上,作為分會場,廣東省教育廳展示了全省職業教育近10年“擴容、提質、強服務”的“奮進之筆”。
實現21個地市高職院校全覆蓋
所帶班級獲評內務標兵班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勇當先鋒。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輔警徐夢偉因表現突出,晉升為班長。徐夢偉曾在武警部隊某團服役,退役后從事保安等工作。高職擴招為他增長知識才干提供了廣闊舞臺,他入讀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成為一名輔警。2019年至2021年,廣東高職擴招42萬人,幫26萬名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圓了大學夢。
高職擴招背后,是廣東整合資源、優化布局,以超常規的力度加大學位供給。高質量建設省職業教育城就是其中的大手筆。廣東省職教城歷時10年謀劃建設,總規劃用地約50平方公里,目前已投入94億元,入駐10所學校,在校生約11萬人。
為根植產業擴資源,廣東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急所需,作為布局、建設高職的重要“坐標系”。茂名作為廣東首個農業總產值超千億元的地級市,正以“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為抓手,推動農業優質高效發展。曾經,茂名卻因高等農林漁業人才缺乏,農林漁產業深加工能力不強。廣東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應運而生”,很快成為當地產業升級發展的支撐性力量。近3年,廣東新增12.6萬個高職學位,新建8所高職院校,其中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潮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均為所在地市首所高職院校。廣東歷史性實現21個地市高職院校全覆蓋。
為打贏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的“攻堅戰”,廣東堅持高位統籌、高點謀劃、高效推進,努力備足“糧草彈藥”。10年來,廣東職業教育共投入4486.63億元。其中2021年,廣東高職、中職總投入分別超328億元、超324億元,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均超2萬元。
產教融合共育“上崗就上手”人才
同在深信院信息與通信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學生陳梓濱和黃慶云的課表卻不同,陳梓濱選擇移動智能終端及應用方向,學習安卓應用(APP)開發等核心課程;黃慶云將大數據5G智能網絡優化作為專業方向,學習移動通信全網建設等核心課程。
產業發展變換快捷,學生就讀既定專業方向和齊步走的人才培養體系,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成才需要,這一矛盾該如何調適和解決?“我校信通學院移動通信技術等多個專業群設置多個專業方向,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分層分類的項目庫平臺,努力構建‘一生一課表’的學生自主發展體系,理論教學重在解構,實踐教學重在重構。”深信院校長王暉介紹說,學校多個專業群還實施“項目貫穿、分層遞進”教學組織形式,學生自選專業方向實現分類培養,中高級職業證書進課程實現學生分級培養。學校還構建專業拓展模塊,滿足學生專業深造、高薪就業或自主創業等個性化成才選課需求。
近年來,廣東引導職業院校在選修課供給數量、質量上雙向發力,提供更細分的課程資源、更豐富的平臺資源,服務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發展,拓寬學生就業口徑。校企共同開發5665門課程、2581種教材。
更多的課程、師資等資源,需要企業積極參與。如何激發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廣東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廣東出臺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建設10個產教融合試點市,牽頭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等合作平臺。省內產學合作企業達8萬家,培育1223家產教融合型企業。截至2021年底,廣東多個高職院校協同企業共建了580個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里很多教學設施是與企業同步更新的生產設備,學生部分作業就是企業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黎鑒遠
出處:
//app.jyb.cn/zgjybapp/szb_wap/detail.html?id=1653864350529_610115&newsPaper=%E4%B8%AD%E5%9B%BD%E6%95%99%E8%82%B2%E6%8A%A5